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节水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
/
观点 | 三任务、五关系、六环节,乡村振兴亟须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观点 | 三任务、五关系、六环节,乡村振兴亟须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李原园,杨晓茹,黄火键,张继昌,徐 震,姜大川
  • 来源: 菲律宾水利杂志
  • 发布时间:2019-05-2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水利工作的切入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水美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农村水系指由位于农田或农民居住区域的河流、湖泊、塘坝等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养殖及景观等功能,是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  党的十九大作出菲律宾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观点 | 三任务、五关系、六环节,乡村振兴亟须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概要描述】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水利工作的切入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水美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农村水系指由位于农田或农民居住区域的河流、湖泊、塘坝等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养殖及景观等功能,是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  党的十九大作出菲律宾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李原园,杨晓茹,黄火键,张继昌,徐 震,姜大川
  • 来源: 菲律宾水利杂志
  • 发布时间:2019-05-29 16:50
  • 访问量:
详情

    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水利工作的切入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水美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农村水系指由位于农田或农民居住区域的河流、湖泊、塘坝等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养殖及景观等功能,是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

    党的十九大作出菲律宾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2018年9月,中共金年会金年会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提出要积极开展农村水生态修复,实施水系连通和河塘清淤整治。

1.现状与问题

    农村水系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农村水环境的重要载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农村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乡愁和记忆的重要载体。

    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流域面积200k㎡以下河流3.4万多条,1k㎡以下湖泊2865个,塘坝456万处。近年,金年会财政通过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河湖水系连通、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对部分农村水系实施了整治,但由于农村水系点多面广、缺乏投入,尚未开展系统整治,普遍存在淤塞严重、水体萎缩、围垦侵占、缺水断流、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 

    ① 河塘淤塞萎缩较为普遍:很多农村河道淤积堵塞,部分河湖甚至萎缩。有的河流被阻断或填埋,河流之间的水力联系被割断,平原河网地区断头河(浜)问题依然存在。

    ② 侵占水域岸线问题突出:围湖造田、滩地种植等现象仍然存在,水域空间、岸线被挤占,河湖自然形态受到破坏,影响行洪。

    ③ 河湖水污染严重:全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10%,生活污水、规模化养殖和中小型企业排放的废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大多直接排入水体,严重影响农村河湖水生态环境。

    ④ 许多河流防洪标准低:许多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不到5年一遇,有的甚至处于未设防状态,成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⑤ 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不足:北方部分农村河道由于生活生产用水紧缺,河流生态用水常常被挤占,缺水断流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河道功能濒临退化。

2.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意义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农民生活和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向往农村的自然风光、乡野情趣,越来越希望保留心中的乡愁与记忆。农村水系是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农村水生态环境质量是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的强大驱动、是改善农村生态宜居的关键前提、是农村水安全建设的基本要求,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意义重大。

    一:恢复自然生态水系、改善农村宜居环境的必然要求

    农村河湖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质量,良好的农村水系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重现农村自然风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前提。

    2018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以房前屋 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营造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重要基础,是创造优美人居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引导农民致富的强大驱动

    健康的农村河湖水系是保障农村生活供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前提条件,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础支撑。良好的农村水系生态环境有助于打通生态和经济循环圈,改善农村河湖自然面貌,发挥生产养殖、旅游休闲等综合效益,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助推农村产业兴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增进农民福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强大驱动。

    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保障

    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也是人与水相互作用的媒介,以水系为依托,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做足水文章,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深入挖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水文化基因,充分展示水文化底蕴,有助于强化地域文化元素,重塑乡村文化生态,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明与水生态环境相融合,让乡愁成为离开乡村的人最美的守望,成为没来过乡村的人最美的畅想。

    四:补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农村水安全的关键举措

    农村水系多属中小河流支流及末端河道,数量多,分布广,承担着农村地区的灌溉供水、行洪排涝、纳污净化、生态、养殖等多项任务,是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密不可分的要素,但由于存在淤塞严重、水体萎缩、生态退化、防洪标准低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农村地区的短板和突出薄弱环节。通过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可进一步恢复河流生态空间、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提升农村地区水安全保障能力。

3.总体思路与关键环节

    1.着眼于三个方面任务,解决好“盆”与“水”的问题

    健康的农村河湖水系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标志。河湖包括“水”,即河流、湖泊中的水体,也包括盛水的“盆”,即河道湖泊空间及其水域岸线。做好“水”和“盆”两方面的治理保护,通过水陆共治、综合整治、系统治理,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应着眼于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三方面任务,通过“涵水源、管好盆、护好水、显内涵”等措施,加大水源涵养力度,加强农村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农村河湖内在品质。

    ① 聚焦恢复“盆”的功能,恢复河湖基本功能

    通过实施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水系连通、必要的改造等措施,恢复农村河湖生态、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

    ② 聚焦管好“盆”的形态,修复河道空间形态

    结合河长制湖长制开展“清四乱”,集中解决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修复农村河道空间形态及其水域岸线。

    ③ 聚焦管好“盆”中的水,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

    通过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陆域控污等措施,优化水系布局、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湖生态健康。

    2.处理好五方面关系

    ① 做好“四水”统筹:协调解决农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统筹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防洪减灾与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与空间管控等关系。

    ② 做好城乡统筹:处理好乡村振兴与城镇发展的关系,以流域为单元,统筹考虑城市河流和农村河流、城镇河段与乡村河段的关系,协调流域上下游、河流左右岸、大江大河治理与农村河流治理的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③ 做好水域和陆域统筹: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统筹水域陆域协同治理,强化点源、面源整治,从源头控制污染物入河。

    ④ 做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筹:处理好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统筹地表地下协同治理,既要保护地表水也要保护地下水。

    ⑤ 做好治水和兴水统筹:处理好山水林田湖草各类自然生态要素关系,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以治水和兴水支持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3.抓好六个关键环节

    ① 要充分尊重自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解决乡镇河湖功能衰减、水域岸线侵占、水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生态化、绿色化整治,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系统扰动,保护原河道的自然弯曲,避免造成污染转移等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红线的关系。

    ② 要找准问题症结。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针对农村河塘沟渠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盛水的盆”和“盆中的水”,按照“表象在水体,根源在陆域”的思路,深入分析乡镇河湖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找准问题把准脉,为阶段目标制定、措施选择奠定坚实基础。

    ③ 要合理确定目标。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需要与可能,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合理确定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优先实施一些问题突出、需求迫切、基层积极性高的项目,并充分借鉴“千村整治、万村示范”等先进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和经验,示范引领、深化提升、全面推开。

    ④ 要开展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水系为脉络、以乡镇为单元,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河流岸上协同推进,多措并举开展农村水系系统治理,加强部门协作、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衔接,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

    ⑤ 要分类施策。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注重突出区域差异和地域特色,根据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区别南方、北方降雨、水资源禀赋和河流水系特征,结合各地水生态特点、水文化底蕴和水景观特色,按照“一乡一策”“一河(湖)一策”,合理选择整治模式和措施,不搞千村一面,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水美乡村。

    ⑥ 要创新机制。建立健全金年会、农村集体和农民、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多渠道落实资金,逐步形成 “金年会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探索研究 “以奖代补”,建立资金安排与治理成效挂钩机制。充分发挥民间河湖长的作用,通过公益岗位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参与河湖保洁维护,保证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成效的持续性。

4.对策与建议

    1.积极开展河道清障与清淤疏浚

    针对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的通知》相关标准和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逐步退还河湖水域生态空间。对河道内阻水的淤泥、砂石、垃圾等进行清除,疏通河道,恢复河道功能,提高行洪排涝能力,增强水体流动性,改善水质,采取环保清淤方式,注重解决污染底泥的无害化处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加强河流源头、河口及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力度,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特有性,逐步实现“河湖空间整洁化、河湖岸线生态化、河湖生物多样化”。

    2.因地制宜实施生态化岸坡整治

    通过植被绿化、生态护坡(岸)、生态湿地等措施,开展河湖滨带生态治理,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针对防洪不达标、滨岸带破坏严重、硬化比例较高的河段,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宜尽可能采用具有透水性和多孔性特征的生态型岸坡防护。有防护要求的人口密集区、工业开发区河段,按照相应的防洪标准建设生态堤防,并考虑护岸工程的亲水性和便民性,应尽量维护河流的自然形态,防止人为侵占河道和河道直线化,尽量避免截弯取直。经过零星村庄、农田的河段,按防冲不防淹原则,建设生态护岸。已建直立式硬质堤防,可采取软化、绿化、重建等生态化改造措施加以提升。凸岸、山地、高地、无人居住区等没有防护要求的河段,减少人为扰动,维持河流自然形态,建设安全、生态、美观的堤岸。

    3.集中连片推进农村水系连通

    针对河湖水系割裂、水体流动性差、水力联系不断减弱等问题,在充分论证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优选连通线路,提出河湖水系连通的措施建议。通过打通断头河(浜)、新建连通通道、连通枢纽等方式,连通邻近宜连河湖水体,增强水体流动性,逐步恢复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的自然连通,逐步恢复、重建、优化农村河湖水系布局,盘活农村河湖水体。东部地区以巩固优化水系格局为重点,率先构建城乡协同的现代生态水网格局;中部地区以恢复、维系、增强河湖水系连通性为重点,恢复河湖水力联系与历史河湖湿地;西部地区以修复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状况。水系连通工程应注重与土地利用规划、乡镇建设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尽量减少土地占用。

    4.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结合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和变化趋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河流源头区、湖泊集水区等区域,推进水源涵养区范围划定,通过封育保护、人工抚育、补植等措施,扩大林草植被覆盖面积,强化涵养区生态保护修复,禁止或限制与水源涵养无关的行为;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因地制宜采取淤地坝、拦沙坝、谷坊、坡改梯、林草工程等治理措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并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5.推进文化内涵传承与弘扬

    加强古桥、古堰、古渡口、古井、古水庙等物质文化保护,充分挖掘与河湖治理相关的历史事件与典故、民俗风情、现代治水成效、治水精神等非物质文化,可结合水文化载体建设,进行文化艺术性展示,凸显本土化、历史化和传承性。在城镇、乡村人口密集的河湖区域采取便民亲水、保护水文化遗产、传承民俗文化等措施,将河湖建成传承地方民俗风情的新景点、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新载体,提升农村河湖水系的品位,让老百姓体验河湖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唤起老百姓的记忆与乡愁,切实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6.完善农村河湖管理体制机制

    一要根据农村河湖小而众多的特点,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建设,因地制宜,积极推行农村河湖设立村级河湖长,实现农村河湖全覆盖,落实河道管理责任,加强河道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二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良性工程管理运行机制。三要建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资金筹措机制,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筹措资金用于农村河塘水系整治,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用水协会等新型主体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四要建立考核机制,落实责任,制定农村水系生态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刊于《菲律宾水利》2019年第9期,原题为《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思路与对策研究》,有删节

作者:李原园,杨晓茹,黄火键,张继昌,徐  震,姜大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其它资讯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手机

手机网站

版权所有 ©2022 唐山金年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唐山
XML 地图